中国绿色时报3月7日报道(记者丁洪美通讯员覃庆锋刘丽军陈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照片呈现出的绿色中国版图,让世界为“中国绿”点赞。作为我国正在建设的十大生态屏障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之一,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为“中国绿”谱写了壮丽诗篇。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北起辽宁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仑河口,在海陆交界处构筑起1.8万多公里的海疆绿色屏障,守护着沿海区域的生态安全,增进了沿海区域的民生福祉,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布局沿海生态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沿海省(区、市)分布着70%以上的大中城市。近几十年来,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企业密集、经济发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沿海地区由于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都会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沿海地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迫在眉睫。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沿海地区生态建设,高度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先后就沿海防护林建设作出过重要指示。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国家领导人又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作出了明确指示。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考察时,下车伊始就关心当地防护林建设情况,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海防林建设的高度重视。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开展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试点。1991年,正式启动实施了全国沿海防护林建设第一期工程,开启了以国家工程为载体、系统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序幕。在近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建设防护林体系,工程顶层设计——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规划,成为“定海神针”,至今已先后制定实施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2001-2010年)》《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
新一期《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正在实施过程中。沿海防护林规划范围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区、市)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的344个县(市、区)。植树守疆护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项浩大工程,是亿万沿海地区人民守疆护土的壮丽诗篇。
海防林大多建在滨海盐碱地,盐碱地土壤“三高一重”,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碱性重,被视为“绿化禁区”。就算克服“三高”幸存下来的树木,也得挺过台风暴雨这道鬼门关。
所以,海防林建设并不只是栽树那么简单。区域气候、海岸地貌特征和基质类型的差异决定了工程区各段需采取不同的造林模式。原国家林业局从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多角度、全方位服务工程建设,沿海人民也在反复实践中总结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造林宝典”。
30年来,环渤海湾等4个类型区总结出辽河三角洲海堤防护林建设模式等27种造林模式,具体到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技术、抚育措施、低效林改造等技术过程。各省(区、市)因地施策。
广东省根据前期调查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在石漠化严重、土层薄的地区采取挖大穴、客土和大容器苗造林;通过起垄在海水较深的滩涂上营造红树林;对土壤pH值较低的区域通过石灰改良土壤;对沿海半流动沙丘先行栽植山菠萝和老鼠刺等固沙植物,后栽植木麻黄容器大苗等。辽宁采用速生与中慢生树种搭配,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耐阴与阳性树种搭配,深浅根系树种搭配,肥土树种和固氮树种搭配等方法,乔、灌、草有机结合,地上、地下复层配置,建立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植物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绥中县总结的拖拉机开沟、局部整地、小坑靠壁、顶浆造林等造林技术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以来,工程区累计完成营造林400多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30多万公顷、封山育林150多万公顷。
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左右,沿海地区绿色发展优势明显。抵御海洋灾害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今天,我国沿海地区已矗立起1.8万多公里的绿色林带,令世人瞩目。
沿海防护林体系由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组成,其中沿海基干林带是建设核心,是沿海地区防灾减灾的重要屏障,包括消浪林带、海岸基干林带、海岸缓冲林带等3个建设梯级。纵深防护林是从沿海基本林带后侧延伸到工程区范围内广大区域的全部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体系是个“防护林综合体”,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森林碳汇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等功能,而且具有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护卫滨海土地、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对于维护沿海地区国土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工程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持续改善,生态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以消浪林带、海岸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带为重点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形成,自然岸线的海岸基干林带基本实现合拢,沿海地区生态防护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减轻了沿海地区台风、海啸、海雾等自然灾害威胁。据评估,1991-2010年,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减少台风等海洋灾害损失达200亿元;红树林年防护价值达50多亿元,基干林带年保护价值达450多亿元。
2014年7月,“威玛逊”台风登陆我国华南大部,给广东、广西等地造成严重损失,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完善的区域,受灾程度明显减轻。2016年以来,“海马”“泰利”和“天鸽”等强台风席卷我国沿海地区,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区域均未遭受重大损失,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已经显现。福建平潭风口造林和石头披绿是沿海防林建设的成功案例。长江澳沙荒风口综合治理工作被列为全区生态环境整治重点。
经过多年不断植树造林,幸福洋吹沙地新建防护林与芦洋浦、长江澳的防护林连成一体,形成一片“林海”,成为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成林最快、森林景观最佳、生态效果最好的示范区。如今,平潭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5.82%,全岛近地面局部地区风力有所减弱,一座绿意盎然、生态宜居岛屿展示在人们眼前。释放综合效益“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的滨海旅游带,海蓝地绿、沙净气爽的沿海生态带”,这是沿海防护林工程的建设目标,也是沿海人民的美好向往。沿海防护林保住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沿海地区人民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大量薪材、木材、水果、笋竹等林产品,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合一”。
沿海各省(区、市)依托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木材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根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建设推动形成劳务收入10亿元,吸引投工投劳折算近百万人次,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困难地区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西一方面通过租地或联营造林,使群众得到一定收入,以此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防护林营造过程中,注意选择生态、经济效益兼备树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不愿单纯营造防护林的难题,而且为社会力量营造速丰林发展林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江苏盐城有江苏最大的沿海滩涂。
工程实施以来,盐城围绕百万亩防护林做“绿化+”文章,把推进造林绿化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为低收入农户免费赠送枇杷、核桃、油桃、黄金梨等高效经济林苗,农户争着在自家房前屋后开塘植树,海防林变成了财富林。工程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工程建设内容与城镇一体绿化、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极大地改善了沿海城乡人民居住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工程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河北按照“一县一园”标准,建成综合性森林公园15处,在城市建成区,选择层次丰满、色彩丰富、枝叶繁茂的高大乔木,五颜六色的灌木和风格各异的地被植物,建成了丰南新城、乐亭海岛、北戴河新区、唐山南湖4个“防护型、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沿海城区。浙江德清人将生态功能与美化功能相结合,将保护效应与景观效果相结合,海防林工程体系多种功能日益突显,德清成为湖光山色中的美丽新城,宜居宜业的创新沃土,万绿环绕,苍翠美好;千顷碧波,百鸟翱翔。曾经的沿海地区,农民一年的收成海煞说了算,城市建设的经费台风说了算。
今天,海,还是那片海,30年前栽下的小树苗已经长大成材,万里海防林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护卫着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保障。【数据说话】■范围(三期工程)沿海1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344个县(市、区),工程区总面积42.77万平方公里。■期限一期工程1988-1999年;二期工程2000-2010年;二期修编2006-2015年;三期工程2016-2025年。
■目标规划到2025年,工程区增加森林面积14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0.8%。■成效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38万公顷,封山育林157万公顷,低效林改造25万公顷。
本文来源:爱游戏官方网站-www.hohml.com